蟾蜍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“癞蛤蟆”。作为五毒之列,蟾蜍的名号可谓令人害怕。尤其是蟾蜍身上大小不一的疙瘩蕴含毒素,人不能轻易触碰。
然而就是这样毒性极强的蟾蜍,它蜕下来的皮却价值连城,堪比黄金,一公斤能卖1万元。
蟾蜍跟青蛙有多相似?
蟾蜍与青蛙都是两栖动物,只不过蟾蜍属于蟾蜍科,而青蛙属于蛙科。
青蛙“蛙”如其名,外表多为青色,看上去比较和善,也极会伪装。而蟾蜍的长相看上去相对吓人。眼睛圆而突出,体表多为灰褐色,身上带有密集而瘆人的“肉疙瘩”。分布于田间的肥大的蟾蜍经常把农村小孩吓得哇哇大哭。
青蛙肉自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营养,具有“绿色食品”“滋补好品”的名头,然而,蟾蜍体表独有的“小疙瘩”毒性极强。虽然蟾蜍全身具有药引的作用,但需要经过复杂的炮制才能发挥效果。同理,蟾蜍眉心特有的白汗蟾酥也需要经过收集和炮制。
近来,随着人类大量地食用农药,破坏了蟾蜍的生存环境,导致蟾蜍误食有毒的水源和作物。在富集效应的影响下,大批蟾蜍身上带毒。如果人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捕食这些蟾蜍,将其做成生拌蟾蜍肉、烧烤蟾蜍腿等,极有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。
蟾蜍趴脚面:不咬人、膈应人
早前,蟾蜍遍布农村的深山、土堆、草垛、农作物中。它们极易养活,平时以蜗牛、蛾类为生。虽然吃得少,但是蟾蜍极能繁衍。据了解,一对体外受精的“蟾蜍夫妻”一年便可产下3000枚至5000枚蟾蜍卵。
蟾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。它们的皮肤容易失去水分,因此蟾蜍群体专挑低洼、潮湿的地方生存。为了躲避天敌,更好地进行种族的繁衍,蟾蜍一般会选择在夜间觅食。只有在夜间的时候,蟾蜍才能放下警惕心,安心地享受美食。
另一方面,蟾蜍很善于保存体力。蟾蜍这个群体喜静不喜动,崇尚花费最少的精力“生生不息”地活着。跟米象的保护机制“假死”一样,蟾蜍在食物匮乏的时候,就会自动触发“停止进食”机制来保存机体存活所需的能量。
生活在农村的蟾蜍极富野性,会在人类误踩到它们的时候,立马喷出毒汁还击。还会像顽皮的小孩子一样,肆意地出现在农人的脚背上。清凉又突兀的感觉十分膈应人。
躲得过初一,躲不过十五的蟾蜍
蟾蜍的涉及范围几乎遍及全世界,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,不仅如此,蟾蜍的种类极多,其中以花背蟾蜍、黑哐蟾蜍、红眼蟾蜍最为出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,原本没有蟾蜍的存在。但是由于蟾蜍的繁衍能力和适应能力实在太强,导致了蟾蜍入侵。现在,澳大利亚的蟾蜍泛滥成灾,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隐患,破坏了澳大利亚当地的生态平衡。
早前,人们还对蟾蜍这种生物缺乏正确认知的时候,它们经常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。有把蟾蜍当美食的,也有把蟾蜍当宠物的,还有把蟾蜍风干拿来搞艺术创作的。小小的蟾蜍,硬是被人们折腾出了多种花样。
有人不识蟾蜍的毒性,将其认为是口味独特的“野味”。在人类的盲目追捧下,蟾蜍一度成为夜市的热门小吃。人们在夏日的街头畅快地大饮啤酒的时候,一定回像配花生米一样配上一碟爆炒蟾蜍。
当人们逐渐认识蟾蜍的毒性,有了保护身体健康的安全意识之后。人们就开始对养殖的安全蟾蜍下手,经过专业的烹调,蟾蜍摇身一变又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。
还有人蟾蜍和青蛙傻傻分不清楚,将蟾蜍当成青蛙捕捉来吃,大赞其肉质。殊不知,只要稍微一不小心,蟾蜍体表的毒汁就会伤害到人体的正常机理,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即使蟾蜍已经“翻了身”,被列入国家三级保护动物的行列。但是人们私下滥捕蟾蜍的行为仍旧没有减少。尤其是在高利高价的诱惑之下,隐秘而巨大的地下蟾蜍市场已经生成。
为何蛤蟆皮贵过黄金在农村却难以寻觅?
蛇有蛇皮,蛤蟆有蛤蟆皮,这是生物的特有机制。蟾蜍在脱皮之前会有一个特定的动作,类似于打哈欠。等这个“哈欠”结束,完整而薄如蝉翼的蟾蜍皮便灵巧地蜕了下来。
别小看这重量甚至不到1克的蟾蜍皮,它的价值可堪比千金,甚至比风干的蚂蟥更能获利。并且,蟾蜍皮有多番功效,不仅对咽喉炎有效,还常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中。
然而,尽管农村的好山好水把蟾蜍族群养得“白白胖胖”的。蟾蜍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,但是蟾蜍皮却难以寻觅,这着实令人伤透脑筋。
这背后主要有3种原因。一是蟾蜍皮薄如蝉翼,极易与周围的土堆、沙砾、湿柴垛融为一体,致使人类难以察觉。
二是时间节点的问题。通常情况下,蟾蜍喜欢在夜间觅食,更喜欢在半夜三更、万籁俱寂的时候“悄悄脱皮”,然后“惊艳所有人”。等太阳初升的时候,重量极轻的蟾蜍皮早就被风吹走,亦或是被河流、露水给融化了。人们自然难以寻觅。
三是蟾蜍一贯不走寻常路。当它们费劲把皮给蜕下来的时候,又会“自产自销”式地把蟾蜍皮给吃掉。蟾蜍的怪异行为真是令人忍俊不禁。
蟾蜍皮价贵,然而蟾蜍“价”更高。蟾蜍不仅对生物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,还能够起到极好的治疗效果。蟾蜍种族的存在与繁衍,不是为了人类的捕杀和贩卖。如果人类过多地榨取蟾蜍身上的经济利益和生物利益,极有可能会导致环境的反噬。